林和环保网

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哪些?

林和环保网 0

一、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哪些?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KMnO4【加热】K2MnO4+O2↑)

双氧水加二氧化锰催化分解(H2O2【MnO2催化】H2O+O2)

加热催化氯酸钾(KCIO3【MnO2加热】KCI+O2)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2+H2O→→NaOH+O2)

电解水生成氧气(H2O【通电】H2O+H2)

二、制取氧气碳实验?

器材:铁架台,大试管,导管,单孔橡皮塞,水槽,水,集气瓶,棉花,酒精灯,火柴,玻璃片 1。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2。检查无误后,在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3。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着药品集中加热,导管口放入水中 4。集气瓶装满水,待导管均匀放初气泡后,用排水集气收集氧气 5。待到集气瓶口有气泡放出,在水下盖好玻璃片,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6。现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7。结束,整理器材 制取CO2(大理石和稀盐酸)

器材: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导管,集气瓶,玻璃片 1。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2。检查无误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 3。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CO2,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4。燃着火柴放在瓶口,熄灭,说明收集满 5。结束,整理器材!!

三、制取氧气的方法?

固固加热型利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者加热高锰酸钾)分解产生氧气来制备,步骤如下。

1、查:利用气体受热膨胀的原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下图所示。

2、装:取下橡胶塞,向试管内装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者高锰酸钾),再塞好橡胶塞。

3、定: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好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4、点:点燃酒精灯,试管预热后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5、收: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或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收集氧气。

四、高中制取氧气的方法?

化学制备氧气有多种方法,例如:高锰酸钾制氧、过氧化氢(双氧水)制氧。

方程式:

2H2O2---通电--- 2H2O+O2↑

2KMnO4---△---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此处二氧化锰不参与反应,仅为催化剂)

五、制取纯净氧气的方法?

氧气的工业制法,它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来分离出氧气.具体步骤是:首先将空气净化除去杂质等,然后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使空气液化,控制温度蒸发液态氮气,沸点较低的氮气先蒸发出来,余下的便是沸点较高的淡蓝色液态氧气,将其加压贮存在钢瓶中备用即可。

六、制取氧气的引入方法?

物理法(工业法)

氧气的工业制法,它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来分离出氧气.具体步骤是:首先将空气净化除去杂质等,然后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使空气液化,控制温度蒸发液态氮气,沸点较低的氮气先蒸发出来,余下的便是沸点较高的淡蓝色液态氧气,将其加压贮存在钢瓶中备用即可。

2/6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与氧气

2 KClO3 ===加热 MnO2 === 2 KCl + 3 O2↑,该方法也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之一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与二氧化锰与氧气

2KMnO4 = 加热 = K2MnO4 + MnO2 + O2 ↑

七、制取氧气最快方法?

以邪为心 哥们 电解稀硫酸制氧气实质是电解水 加稀硫酸是为了增加导电性

电解硫酸钠溶液也是这样

1 高锰酸钾加热

2 氯酸钾加热(二氧化锰催化)

3 双氧水加热

4 双氧水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5 过氧化钠和水

6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7 电解水

8电解氢氧化钠溶液

9降温压缩空气 蒸发 利用氮气(-196C)与氧气(-183)沸点不同 分离氧气

10硝酸铵加热分解

八、氧气制取的三种化学方程式,详细介绍制取氧气的方法

氧气制取的三种化学方程式

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实验室等领域。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人们开发了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本文将详细介绍三种常用的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1. 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常用的氧气来源,它可以经过分解反应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如下:

2H2O2 → 2H2O + O2

这个反应需要一定的催化剂存在,常见的催化剂有铁、铂等。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选择,可以高效地制取氧气。

2. 通过加热过氧化亚铁制取氧气:

过氧化亚铁(FeO2)是一种含氧化合物,加热它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亚铁氧化物。化学方程式如下:

2FeO2 → 2FeO + O2

过氧化亚铁的制备比较简单,可以用过氧化氢和铁盐反应得到。通过加热反应混合物,可以将过氧化亚铁分解为氧气和亚铁氧化物,从而得到纯净的氧气。

3. 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KMnO4)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和锰酸钾。化学方程式如下: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这个制取氧气的方法常用于实验室中,因为高锰酸钾比较容易获取并且加热反应相对安全。通过高温分解,可以得到纯净的氧气供实验使用。

通过以上三种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得知不同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及过程。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高效、安全地制取氧气。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对氧气制取的三种化学方程式的介绍,您对氧气的制取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能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

九、化学氧气的制取教学反思

化学氧气的制取教学反思

引言

在化学教学中,制取氧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通过制取氧气的实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制取的方法,同时提高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然而,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目前传统的制取氧气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问题分析

首先,传统的制取氧气实验教学过程较为简单单一,往往只是简单地向学生演示实验步骤和结果,缺乏对实验原理的深入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难以真正理解氧气的制取过程以及背后的化学原理。

其次,传统的制取氧气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实验重复性高、结果预测性差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往往只是照搬实验步骤完成实验,缺乏真正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思维的训练。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氧气制取的理解程度往往较低,也无法培养出创新和探究的科学精神。

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在制取氧气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可以使用实验视频、模拟实验软件等方式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氧气的制取过程。

  2. 探究式学习:在制取氧气实验中,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结果预测。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分析和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他们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化学实验的能力。

  3. 示范实验与自主实验结合:在制取氧气教学中,可以将示范实验和自主实验相结合,逐渐引导学生实现自主探究。首先,进行示范实验,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然后,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和知识,自主设计和完成实验。这样的方式既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效果评估

为了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我在一次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和调查。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结果预测,并结合示范实验和自主实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思考度显著提高,实验效果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此外,学生在实验后的问答环节中,能够更加准确地回答与氧气制取相关的问题,说明他们对实验过程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学生在课后的问卷调查中也表示对新教学方式的青睐,认为这种方式更加有趣、有挑战,并且能够提高自己的实验技巧和科学素养。

结论

通过对传统的制取氧气实验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究式学习以及示范实验与自主实验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可以借鉴这些改革措施,将其应用于其他实验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化学人才。

十、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步骤和注意事项:

1.装配实验装置(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防止热的氧气流把高锰酸钾粉末吹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①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湿存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到管口遇冷成水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②铁架台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即大约离管口1/3处)

4.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酒精灯外焰要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5.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时开始收集.(①在加热前就应把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等待收集;②开始有气泡不要就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③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溢出时,证明已满.)

6.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面.

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1、 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答: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药品所含的水分变成水蒸汽,到试管口冷凝成水滴到流,使试管炸裂.

3、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

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4、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

答:导气管赤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

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6、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试管口为何不放一团棉花?

答:氯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加热时不能混入易燃物质,否则会引起爆炸.

7、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刚开始出现气泡时,为什么不能立即收集?

答:刚开始出现的气泡中,混有空气,此时氧气不纯净.

8、实验完毕为什么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然后熄灭酒精灯呢?

答: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中的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沿着导气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9、检验氧气为什么用带火星的木条以及检验氧气时要伸入瓶内,验满时却放在瓶口呢?

答: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检验氧气时伸入瓶内是因为集气瓶内不一定盛满氧气;验满时只有放在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才能确定是否收集满.

10、如果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氧气,能否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答:能!高锰酸钾在加热过程中,分解后的产物中的二氧化锰,可以加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11、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氧气,高锰酸钾是催化剂吗?

答:不是!催化剂包括三个条件: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本身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高锰酸钾化学性质发生改变,生成了新物质,因此它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只有高锰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首先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起了催化作用.

12、怎样记忆制取氧气七步骤?

答:可以用要点记忆法,每项只记一个字.即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药品)、定(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加热)、收(等气泡均匀连续出现时收集气体)、移(实验完毕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熄(最后熄灭酒精灯).查、装、定、点、收、移、熄,这话听起来像“茶庄定点收利息”,用谐音记忆法,比较容易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