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环保网

人们是如何处理生活垃圾的?

林和环保网 0

一、人们是如何处理生活垃圾的?

垃圾,是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没有哪个人不会扔垃圾。但是,在环境日益糟糕、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 扔垃圾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课题,因为,垃圾是世界上惟一增长的资源。

下面我们就看看各国的答卷。

首先来看看各国在垃圾治理方面的“奇思妙想”。

【爱尔兰:倒垃圾先过秤】

爱尔兰地方行政当局就对公共设施和住户的垃圾实行计量,要么称重量, 要么量体积,倒垃圾的人必须按实际的垃圾量交纳清理费。

【新加坡:吃口香糖先登记】

新加坡从1992年起就颁布了进口及销售口香糖的禁令。不久前,新加坡政府取消了对口香糖的禁令,但要吃口香糖必须先登记,只有注册用户才有权享受口香糖。

【日本:繁琐的垃圾分类】

每年12月份,日本的居民们都会收到一张来年的特殊“年历”:每月的日期都由黄、绿、蓝等不同的颜色来标注。在“年历”的下方注有说明:每一种颜色代表那一天可以扔哪一种垃圾。有了这张“年历”,在这一年里,人们都要按照“年历”的规定日期来扔不同的垃圾。

再来看看各国在通常采用的垃圾处理方式。   国外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也随着处理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和回收利用。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中虽仍以填埋为主,但填埋比例及填埋场的数量都大大降低,单个填埋场的规模变大,填埋处理方式约占60~70%,而回收利用的比例较高,约占20~30%,其余的为焚烧处理,约占10%左右。 

  日本由于国土狭小,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采取了与其国情相适应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即以焚烧为主,所占比例为70%以上,少量的填埋堆肥和回收利用等配套处理方式。

德国、法国等在原来以填埋为主的处理方式上,大力发展焚烧技术,目前焚烧处理方式以接近填埋处理,且德国已出台相关法规规定,从今年(2005年)开始,德国将禁止原生垃圾直接填埋。此外,堆肥或生物堆肥的处理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占有一定的比例。

下面的统计表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国外生活垃圾通常采用的处理方法。

二、焚烧垃圾的利与弊

利是垃圾少了。

弊是造成了空气污染,污染环境。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一次性塑料废弃物是很难收集的,如堆肥袋、垃圾袋、超市、早市用的轻型塑料包装袋等... 从而对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即使强制收集经济上不合理的一次性塑料产品,推荐采用可降解塑料

废物利用

合理布置垃圾处理站点、公共厕所 应健全垃圾处理站点网络(尤其是公共场所),让人们垃圾有处可弃,减少因无垃圾站(箱)而导致的垃圾随意丢弃。

一是加强管理。

第二,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

第三,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

二是采用可降解塑料。

三、生态学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

先说个题外话,最近生态学的问题上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回答被选为满意答案,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这个问题不会也是这样吧?

好了,言归正传,其意义是:

1、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各种各样的自然生态系统有和谐、高效和健康的共同特点,许多野外研究表明,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比一个退化的更有价值,它具有较高的生产力,能满足人类物质的需求,还给人类提供生存的优良环境。因此,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合理性机制、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有效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均有较大的意义。

2、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生态系统是一个自我调控的系统,这方面的研究包括: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自我调控的阈值;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局部和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效应;生物多样性、群落和生态系统与外部限制因素间的作用效应及其机制。

3、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及其修复的研究:在人为干扰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有大量的生态系统处于不良状态,承载着超负荷的人口和环境负担、水资源枯竭、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在加重等,脆弱、低效和衰退已成为这一类生态系统的明显特征。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由于人类活动而造成逆向演替或对生态系统结构、重要生物资源退化机理及其恢复途径;防止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失调;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的处理。

4、全球生态问题的研究:近几十年来,许多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靠全球人类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全球变化等。这方面的研究重点在:全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应;敏感地带和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气候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模拟;建立全球全球变化的生态系统发展模型;提出全球变化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等。

5、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过去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道路使人类社会走进了死胡同,人类要摆脱这种困境,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一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研究的重点是:生态系统资源的分类、配置、替代及其自我维持模型;发展生态工程和高新技术的农业工厂化;探索自然资源的利用途径,不断增加全球物质的现存量;研究生态系统科学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把生态设计和生态规划结合起来;加强生态系统管理、保持生态系统健康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