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环保网

瓦卢瑞克在地热能开发上能起到什么帮助?

林和环保网 0

一、瓦卢瑞克在地热能开发上能起到什么帮助?

2021年,得益于丰富的经验及国际化发展,瓦卢瑞克在全球各地成功完成了一系列地热项目,在可再生能源市场中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瓦卢瑞克为东南亚经济发展赋能

东南亚的地热能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的25%。由于大部分地热资源都位于印度尼西亚,如今该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地热能源生产国。2021年,瓦卢瑞克为一些印尼地热运营商提供钢管和丝扣。

印尼第二大地热运营商Geo Dipa Energi向瓦卢瑞克寻求帮助,为其在Dieng和Patuha的两个地热发电厂提供VAM 21和生产套管。由于热循环的影响,迪昂井会在275°C到最大至330°C的温度循环内产生水和水蒸汽,在整个使用周期中对生产套管施加严重的压力负荷。因此,对于该项目来说,选择通过TWCCEP资质认证且ASL(Application Severity Level)至少达到290°C的特殊扣是至关重要的。VAM 21高热感应张力和固井状态下的高压循环符合Geo Dipa Energi的要求,因此,生产管柱的最终选配为VAM 21。瓦卢瑞克为该地区新的地热开发商也提供了支持。2021年,瓦卢瑞克赢得了招标,为KS Orka地热井提供标准产品。KS Orka旨在发展并加速印尼地热发电项目,实现2022年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兆瓦的目标。

瓦卢瑞克为美国闭环井项目提供支持

近年来,闭环地热能源系统使用密封井来使热传输流体在地下循环,这样就不需要从渗透性岩石地层中流动地热流体,因此可以安装在世界各地。2021年,美国启动了一系列新的闭环项目,瓦卢瑞克提供了相应支持。

GreenFire Energy是一家位于加州的地热能源公司,该公司在其闭环地热井中使用了“管中管”系统,其中瓦卢瑞克的Thermocase中空隔热套管作为关键部件。该技术称为GreenLoop,将冷水通过中空隔热管子的内层注入,水在炙热的地层逐渐升温,被加热的热水通过中空隔热管的外层返回到地面,热水驱动涡轮机。降温后的冷水重新回到中空隔热管的内层,以此循环。

瓦卢瑞克于2019年首次向GreenFire Energy提供Thermocase VIT。2021年,瓦卢瑞克赢得了向美国最大的地热发电厂Calpine提供Thermocase VIT和GreenLoopTM技术的招标。2021年10月,瓦卢瑞克首次参加了在加州举行的Geothermal Rising Congress(该行业的旗舰年度会议和展览)。会上,瓦卢瑞克展示了地热系统的解决方案组合,并收到了客户们非常积极的反馈。

此外,随着各种项目的推进和发展,地热能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瓦卢瑞克也参与到了瑞士的Energe在Vinzel和Lavey的两个地热项目,预计将于2022年完成。未来,瓦卢瑞克将继续积极投身于地热行业的发展中,不断创新传统地热系统的解决方案,进一步稳固瓦卢瑞克作为老牌和新地热运营商的首选供应商的地位,为更多的客户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二、“羊八井”是什么?

羊八井,距拉萨90多公里,过去只是一块绿草如茵的牧场,从地下汩汩冒出的热水奔流不息、热汽日夜蒸腾 。从1974年开始,国家把羊八井开发作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拨出2亿多元资金,经过藏汉工程技术人员的艰苦创业,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始被开发利用。1975年,西藏第三地质大队用岩心钻在羊八井打出了我国第一口湿蒸汽井,第二年我国大陆上第一台兆瓦级地热发电机组在这里成功发电,开创了世界中温浅层热储资源发电的先列,进入了工业性发电阶。

三、如何建设生态型城镇?

朋友,生态城镇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其中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互惠共生,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建设生态型小城镇必须牢牢把握四大生态环保体系:

一是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它主要涉及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三大产业。发展生态工业,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生态农业,要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为主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服务业,必须办好生态旅游、绿色饭店和各种绿色服务业。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包括水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和建筑系统。

水系统。要积极治理和预防水、旱灾害,变对抗性为适应性,建镇建房不能随便把一些湿地、河塘沟渠、洼地填起来搞开发,更不能用水泥板把河沟盖起来,在上面搞建设,水虽可通,但暗沟的防洪生态功能远不如明渠;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尽量减少使用地下水,防止地表下沉;要增强节水意识,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要树立“亲水”意识,建好城镇水网,形成良好的河流景观和滨水环境,既能为居民娱乐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周边地价也可随之提升。

能源系统。能源是生产生活正常运行的动力和重要基础。要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推广再生能源,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在山区要大力发展小水电;在有地热的地方,要发展地能热;在沿海区域,要发展潮汐能;在有风力能源的地方,要发展风能。

交通系统。交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要根据小城镇远期发展的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设计城镇道路的布局网络,保证交通的安全、畅通、舒适、节能、无污染、节约用地;要注意把道路建成生态大道,并做到“六好”,即路修好、树栽好、房盖好、田种好、清洁生产抓好、安全文明卫生搞好。

建筑系统。要积极使用环保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妥善处理好建筑垃圾;要有鲜明个性和地域特色,并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要充分考虑与水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相适应,做到整体性、协调性、适应性。

三是生态环保体系。小城镇的绿化不能光种草,要做到乔灌草花科学搭配,针阔叶树种混交;要讲求树种结构选择的生态性、适应性、经济性、需求性、观赏性,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相互和谐稳定的生物群落;在小城镇外围还可建设成片森林或森林带,发挥森林调节气候、清洁空气、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多项生态功能。

建设生态型小城镇,还应实施雨污分流,在不可能都建污水处理厂的情况下,要在“小微”环境上作文章。由于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污水的成本低、效果好,可以大力推广。经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污水,可达二类水质,完全可以作为中水回用。要将小城镇生活垃圾管理体制置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大系统中,通过对垃圾产生源到最终处置各环节的全过程集成管理,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对环境无害、对资源回馈、对经济不增加过度负担。

小城镇建设选址要充分考虑自然灾害因素对城镇建设的影响,避免因选址不当,屡受自然灾害困扰。如避免在地质灾害频繁的地方建设城镇;在水库下游建设城镇要做好防洪措施;不要占用河床、河道等。

四是社会事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