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磷酸亚磷酸次磷酸的酸性?
次磷酸最强,磷酸最弱。次磷酸中有两个与P直接相连的H,这两个H有很强的极化能力,将P周围的电子云拉向这两个H,使得P的有效核电荷数增大,把O-H键的电子云拉向P,使O—H键中电子云变得稀薄,引力减小,也就是削弱了O—H键,H容易电离。亚磷酸中P-H键只有一个。磷酸中没有。所以强度顺序如上。
二、次磷酸如何氧化成磷酸?
次磷酸中P处于较低价态,可以被强氧化剂氧化成磷酸。
O O|| ||H-P-OH + O=O → HO-P-OH| |H OH。
次磷酸,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H3PO2,为无色油状液体,是强还原剂,加热到130℃时则分解成正磷酸和磷化氢,可用作杀菌剂、神经系统的强壮剂、金属表面的处理剂以及制造催化剂和次磷酸盐等。
三、如何判断磷酸亚磷酸次磷酸酸性大小?
谢邀。H3PO2(次)>H3PO3(亚)>H3PO4这是因为阴根离子束缚氢离子的能力强弱不同,束缚能力弱的电离的氢离子多,酸性强。然后亚磷酸与次磷酸均为中强酸。如果再具体点的话,涉及与分子结构与化学键中的知识,这个我只是了解,不敢乱说。
四、次磷酸电子式?
次磷酸化学式H3PO2,一种无机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为无色油状液体,与水混溶。是强还原剂,加热到130℃时则分解成正磷酸和磷化氢,在常温下在空气中可逐渐氧化。与H发孔剂接触会引起燃烧。遇氧化剂激烈反应而燃烧。受高热分解剧毒的磷化氢气体,甚至爆炸。有腐蚀性。可用作杀菌剂、神经系统的强壮剂、金属表面的处理剂以及制造催化剂和次磷酸盐等。
五、磷酸和次磷酸钠的反应?
次磷酸钠为一元酸次磷酸的钠盐,里面的两个氢是以共价键直接与磷原子结合,次磷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次磷酸和氯化钠。 化学方程式为:NaH2PO2 + HCl== H3PO2+ NaCl
六、如何区分“正磷酸、次磷酸、亚磷酸、偏磷酸、焦磷酸、磷酸一氢根、磷酸二氢根”?
H2PO4-是H3PO4失去一个H+后的,由于剩下两个氢,所以叫磷酸二氢根,
HPO42-就叫磷酸一氢根了。
H3PO4是磷酸,HPO3是偏磷酸,这两种酸中磷都是+5价的。
H3PO3是亚磷酸,磷是+3价的。
H3PO2是次磷酸,磷是+1价的。
H4P2O7是焦磷酸,是两个磷酸分子脱去一个水分子后的产物。
七、磷酸亚磷酸次磷酸三者之间的区别?
本质的不同:
正磷酸盐是由正磷酸与钠、钾、钙、镁等形成的盐。正磷酸即磷酸,是磷的主要含氧酸,它是三元酸,根据被取代的H数,可得磷酸三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三种盐。亚磷酸盐又名抗氧化剂-1178,防老剂TNP,分子式是C15H23O3P,分子量282.3162。次磷酸盐分子式:H3PO2,无色油状液体或易潮解的结晶。
八、亚磷酸跟次亚磷酸的区别?
美国化学家鲍林从实验中总结出一条经验规律,他把含氧酸用通式表示为(HO)mROn,其中n为非羟基氧原子(即不与氢相连的氧原子)的数目,n越大,酸性越强。例如:
HClO4 (HO)ClO3 n=3 很强酸
H2SO4 (HO)2SO2 n=2 强酸
HClO3 (HO)ClO2 n=2 强酸
H2SO3 (HO)2SO n=1 中强酸
H3PO4 (HO)3PO n=1 中强酸
HNO2 (HO)NO n=1 中强酸
H3BO3 (HO)3B n=0 弱酸
HClO (HO)Cl n=0 弱酸
事实证明:鲍林的经验规律对于大多数含氧酸都是适用的。
一般来讲,含氧酸中,成酸元素价态越高,酸性越强。而磷的含氧酸则偏偏相反。
亚磷酸:H3PO3,ka==6.12×10^–2
磷酸:H3PO4,ka==7.013×10-3
由此可以看出,亚磷酸Ka大于磷酸ka
有一条结论:酸的ka越大,酸性越强.。
可见亚磷酸比磷酸酸性强些
不过像这样低价酸强于高价酸的例子比较少见。
H3PO2(次磷酸)>H3PO3(亚磷酸)>H3PO4(磷酸)
磷的含氧酸与中心原子的氧化数(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的规律不符。
九、亚磷酸次磷酸为什么这样命名?
亚磷酸和次磷酸,是根据磷的化合价高低命名的。
十、如何判断亚磷酸、磷酸、次磷酸的酸碱性啊?
采用PH值测定法。 美国化学家鲍林从实验中总结出一条经验规律,他把含氧酸用通采用PH值测定法。
美国化学家鲍林从实验中总结出一条经验规律,他把含氧酸用通式表示为(HO)mROn,其中n为非羟基氧原子(即不与氢相连的氧原子)的数目,n越大,酸性越强。例如:
HClO4 (HO)ClO3 n=3 很强酸
H2SO4 (HO)2SO2 n=2 强酸
HClO3 (HO)ClO2 n=2 强酸
H2SO3 (HO)2SO n=1 中强酸
H3PO4 (HO)3PO n=1 中强酸
HNO2 (HO)NO n=1 中强酸
H3BO3 (HO)3B n=0 弱酸
HClO (HO)Cl n=0 弱酸
事实证明:鲍林的经验规律对于大多数含氧酸都是适用的。
一般来讲,含氧酸中,成酸元素价态越高,酸性越强。而磷的含氧酸则偏偏相反。
亚磷酸:H3PO3,ka==6.12×10^–2
磷酸:H3PO4,ka==7.013×10-3
由此可以看出,亚磷酸Ka大于磷酸ka
有一条结论:酸的ka越大,酸性越强.。
可见亚磷酸比磷酸酸性强些
不过像这样低价酸强于高价酸的例子比较少见。
H3PO2(次磷酸)>H3PO3(亚磷酸)>H3PO4(磷酸)
磷的含氧酸与中心原子的氧化数(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的规律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