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环保网

生态盐田虾养殖方法?

林和环保网 0

一、生态盐田虾养殖方法?

1.水质调节:水位保持1.5米左右,每10天换水30%~50%,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高温时加大换水量, 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PH值7.8~8.5。

2.投饵:前期投喂以卤虫为主,中后期则投喂兰蛤、豆粕和配合饲料。早晚适当多投,中午少投,晴天多投,阴雨天少投。并根据虾的饱胃程度,有无残饵、 及生长情况作出调整。

3.日常检查:坚持每日早、午、晚巡池, 观察水色变化,虾体活动是否正常,有无残饵,敌害等,每10 天抽样测定对虾生物学体长。

4.虾病预防:沉淀池定期用漂白粉泼洒, 鲜活饵料用净水冲洗后投喂,一般不用药。

二、盐田和水产养殖的遥感图像如何分辨?

从图像上看,右上角那小片白色的块状地块是盐田,其他的区域都是养殖池塘,其中中部偏下的那块白色是盖了薄膜的池塘。

从形状上来说,海边的盐田地块会比池塘更小,更规整;从颜色来说,盐田一般会泛白或者是裸露泥巴的深褐色,池塘会偏绿色或者黑色。

三、鸭场养殖废水处理方法是什么呢?

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是处理养鸭废水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降解和转化污染物,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四、盐田养殖是什么意思?

滨州有生态盐田虾养殖面积80万亩,采取大塘人放天养,养殖水体盐度高。坐落于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的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最健康的盐田虾养殖加工基地。在渤海水产30万亩广袤的盐田牧场中,与虾虎鱼、微生物、海鸟等天敌的物竞天择的自然限产中,最有活力的盐田虾才能够存活,这也造就了它坚硬无比的虾壳。“人养虾田天养虾”,这是渤海水产所坚持的自然法则。

  据了解,渤海水产年可捕捞盐田虾、海参、丰年虫卵等各类海产品近3万吨,年产虾苗幼体100亿尾、仔虾50亿尾、成虾1.5万吨、冰冻对虾2万吨,年加工量可达2万吨以上。盐田虾大量畅销日本、俄罗斯市场,成为全市对虾产业的标杆企业。

  “脊岭岛盐田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市场欢迎,为了保障盐田虾的品质,我们正在积极制定一系列标准来规范生态盐田虾养殖。”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陈锚博士介绍说,渤海水产通过改造使上游池塘的水沟与下游池塘进水系统相连,从而使盐度增高,当池塘盐度一直增高到65‰后,将不再养殖盐田虾,转而养殖盐田虾的天然饲料丰年虫。丰年虫是水产养殖、苗种繁育首选生物饵料,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生物营养种类全,对盐田生态系统具有生物调控作用;在虾苗盐化方面,为了让虾苗能够逐步适应池塘盐度,渤海水产在虾苗阶段便会对其进行驯化。在生产操作中,渤海水产采用轮放轮捕模式,更有利于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形成了捕与养的良性循环。

五、盐田虾是人工养殖的吗?

盐田虾是人工育苗、天然散养,以天然海藻微生物为食。在脊岭岛的盐田虾生存环境尤为艰难,它们都是最富有活力的一批盐田虾。一亩地大概只产50斤的盐田虾,相比亩产千斤的工业化高密度养殖,尤显难得。由此看来,作为非常受欢迎的烹饪食材,盐田虾的价格应该不算高。

六、万亩盐田可以养殖大虾吗?

万亩盐田是不可以养殖大虾的,盐田是生产盐的,盐田!

七、养殖废水处理技术规范?

排放要求

2.1指标分级

①当水产养殖废水排入下列水域,执行一级标准:

淡水水域: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取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海水水域: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②当水产养殖废水排入下列水域,执行二级标准:

海水水域: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淡水水域: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③当水产养殖废水排入①和②以外的水域时,水质必须符合待排入水域的质量要求。

八、废水处理的方法?

1、物理法

物理法污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主要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水的化学性质。

⑴沉淀(重力分离)

污水流入池内由于流速降低,污水中的固体物质在中立的作用下进行沉淀,而使固体物质与水分离。

这种工艺分离效果好,简单易行,应用广泛,如污水处理厂的沉砂池和沉淀池。沉砂池主要去除污水中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物,沉淀池则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大量的呈颗粒状的悬浮固体。

⑵筛选(截流)

利用筛滤介质截流污水中的悬浮物。属于砂滤处理的设备有格栅、微滤机、砂滤池、真空滤机、压滤机(后两种主要用于污泥脱水)等。

⑶气浮(上浮)

对一些相对密度接近于水的细微颗粒,因其自重难于在水中下沉或上浮,可采用气浮装置。此法将空气打入污水中,并使其以微小气泡的形势由水中析出,污水中密度 近于水的微小颗粒状污染杂质(如乳化油)黏附到气泡上,并随气泡升至水面,形成泡沫浮渣而去除。根据空气打入方式的不同,气浮设备有加压溶汽气浮法、叶轮气浮法和射流气浮法等。为提高气浮效果,有时需要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剂。

⑷离心与旋流分离

使含有悬浮固体或乳化油的污水,由于悬浮固体和废水的质量不同,受到的离心力也不同,质量大的悬浮固体被抛甩到污水外侧,这样就可使悬浮固体和污水分别通过各自的排出口排出设备之外,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

2.化学法

污水的化学处理方法就是向污水投加化学物质,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或是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属于化学处理法的有以下几种。

⑴混凝法

混凝法是向污水中投加一定量的药剂,经过脱稳、架桥等反应过程,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凝聚并沉降。水中呈胶体状态的污染物质通常带有负电荷,胶体颗粒之间互相排 斥形成稳定的混合液,若水中带有相反电荷的电解质(混凝剂)可使污水中的胶体颗粒改变为呈电中性,并在分子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大颗粒下沉。

⑵中和法

用化学方法消除污水中过量的酸和碱,使其pH值达到中性左右的过程称为中和法。处理含酸污水以碱作为中和剂,处理含碱污水以酸作为中和剂,也可以吹入含 CO2的烟道气进行中和。酸和碱均指无机酸和无机碱,一般依照“以废制废”的原则,亦可采用药剂中和处理,可以连续进行,也可间歇进行。

⑶氧化还原法

污水中呈溶解状态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在投加氧化剂和还原剂后,由于电子的迁移而发生氧化和还原作用形成无害的物质。常用的氧化剂有空气中的氧、纯氧、漂白 粉、臭氧、氯气等,氧化法多用于处理含氰含酚废水。常用的还原剂则有铁屑、硫酸亚铁、亚硫酸氢钠等,还原法多用于处理含铬、含汞废水。

⑷电解法

在废水中插入电极并通过电流,则在阴极板上接受电子。在水的电解过程中,阳极上产生氧气,阴极上产生氢气。上述综合过程使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在阴极上发生还原作用。目前电解法主要用于处理含铬及含氰废水。

⑸吸附法

污水吸附处理主要是利用固体物质表面对污水中污染物质的吸附,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等。 物理吸附是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在分子力作用下产生的,不产生 化学变化,而化学吸附法则使吸附剂和吸附质在化学键力作用下起吸附作用的,因此化学吸附选择性较强。此外,在生物作用下也可产生生物吸附。在污水处理中常 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磺化煤、硅藻土、焦炭等。

⑹化学沉淀法

向污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它和某些溶解物质产生反应,生成难溶盐沉淀下来。多用于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

⑺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在污水处理中应用较广。使用的离子交换剂分为无机离子交换法(天然沸石和合成沸石)、有机离子交换树脂(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弱酸性阳离子树脂、强 碱性阴离子树脂、弱碱性阴离子树脂、鳌和树脂等)。采用离子交换法处理污水时,必须考虑树脂的选择性。树脂对各种离子的交换能力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各 种离子对该种树脂亲和力的大小,又称选择性的大小,另外还要考虑到树脂的再生方法等。

⑻膜分离法

渗析、电渗析、超滤、微滤、反渗透等通过一种特殊的半渗透膜分离水中的离子和分子的技术,统称为膜分离法。电渗析法主要用于水的脱盐,回收某些金属离子等。 反渗透作用主要是膜表面化学本性所起的作用,他分离的溶质粒径小,除盐率高,所需的工作压力大;超滤所用的材质和反渗透相同,但超滤是筛滤作用,分离溶质 粒径大,透水率高,除盐率低,工作压力小。

3、生物法

污水的生物膜法就是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使微生物大量增殖,以提高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污水得以净化。

九、盐田海盐制作方法?

海盐生产是淋沙制卤和煮卤成盐,分两步进行。淋沙制卤,就是利用海滩沙土来吸附潮水带上来的盐分,然后或人工舀水浸卤,或利用潮汐淋洗,来获得较浓的卤水。至于究竟采用哪种方法,这要看海滨地势的高低了。

地势较高的地区,潮水不能淹没,便把饱吸盐分并经晴日晒干的海沙刮取来,堆积、平摊在草上,形成一个个的“溜”,大的“溜”可高两尺,方一丈以上,各溜间则形成槽渠。在各溜后面一侧挖一个深坑,叫做“卤井”。用舀水器舀海水灌洗,于是海水浸泽海沙,溶出盐分后成卤水,经过槽渠便汇入卤井中。另外在淋沙坑侧掘一卤井,埋一小管于淋沙坑底下,与井相通,使淋卤流入井中。用以上各法得到的卤水在煎煮前,最好先估测一下其中盐的浓度,如果太稀,消耗燃料仍会很多,就不合算,应再度浸沙。在煮卤的过程中,卤水渐渐浓厚,终于会析出食盐晶粒。为取得食盐,一种是把卤水完全烧干;一种是随煮随将析出的盐晶捞出,再加新卤水,再煮再捞。

十、100亩牛蛙养殖废水处理方案?

牛蛙养殖废水可采用“预处理+厌氧+好氧”联合工艺方案进行处理。其操作为:牛蛙养殖废水先进入格栅池,通过格栅拦截大分子污染物以及浮渣等,降低后续工艺运行负荷,减少牛蛙养殖废水设备、管道等的堵塞问题。

经格栅简单处理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PH等的调节,为后生化系统准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