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康的空气好吗
2007年,安
康市环保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
达354天,空气质量位居全省第一。
据了解,2007年,安康市把环境质量指标和两项主要污染物减排
指标纳入了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安康市去年
6月份正式启动环境监控管理系统,和全省9个地级市、3个县级市、8
0个县和23个市、区实现在线互动监测。通过这一系统监测可及时发
现和控制污染物总量排放,为环保管理部门提供了解企业排污状况及
治理情况的窗口,为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二、安徽省霍山县有哪些风景?
霍山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面积2043平方公里,人口36.7万,辖16个乡镇、130个村、15个社区,属北亚热带温湿季风区,植被丰富,物种众多,森林覆盖率达71.5%,生物物种多达6500余种,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完备、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珍稀物种丰富的天然基因宝库。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药材、茶叶、蚕桑、毛竹、水电、板栗、森林等自然资源,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的美誉。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地处北纬31°03′—31°33′,东经115°52′—116°32′之间。东与舒城县比邻,南与岳西县相望,西与金寨县和湖北省英山县交界,北与六安市接壤。105国道贯穿全境,距宁西铁路40公里,至省会合肥120公里。
霍山旅游资源丰富。海拔1774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境内,“远东第一坝”佛子岭水库镶嵌其中,汉武帝敕封的小南岳号称皖西第一山,“江北小黄山”铜锣寨集奇松、怪石、湖光、云海、瀑布、温泉之大成,还有南岳天池、六万晴霞、潜台赤壁、会胜钟声、故埠帆联、西山瀑布、石城夜月、文峰古塔、明代文庙、宋窑遗址、九丫古树和“卧大佛”、“ 睡美人”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堪称上海、南京的后花园。已开发的小南岳—佛子岭和铜锣寨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白马尖风景区亦即将建成。
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美称的霍山县,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第六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以来,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家园四大工程,变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初步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示范区建设既有利于保护霍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加快绿色、有机食品的开发,更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变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而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也是进一步落实国家环保政策的需要。霍山位于江淮分水岭,淮河的源头,保护好霍山的生态环境,不仅利在本县,而且惠及下游的千百万人民。
三、有关环保变化的资料!(我们要做这方面的手抄报,要快啊!火速啊)
??眨眼弹指间,来深圳已有十八年了。深南路也是一年一小变,几年一大变,渐由十多年前的那条狭窄凋敝、横枝溅泥伴道的蜿蜒小路,变成了如今宽敞规整、交通设施齐备的绿荫大道,让人回味良多。 ??想来那是在试用期的日子,作为平安保险的“外务员”,我一早就要离开沙河前往南山一带展业,有时是靠双腿,有时也坐中巴,沿着深南路的企业一家家地跑。创业的日子艰苦,有如漫长的酷暑和颠簸的道路。累了就在荔枝树下歇汗,看过眼烟云的浮流人生。有时路边的小水塘干了,随众人在浅泥中捡些小鱼;有时道旁菜畦凼洼,摸些田螺嫩蚌,回去炒辣椒下饭。人生就是一条不平的路,道路不平,心路要平。??最记得深南路的沙河桥,那是大冲和白石洲中途的一座单车道水泥桥,年久失修,泥水溅得桥栏杆都成了褐色。桥上时常拥堵,旁边便修了一座临时铁架桥,好象路面从未平整过,坑凹不平,破败不堪。铁架桥边单设了人行通道,震荡得很,我时常晃悠着走过。桥两边望去多是菜田鱼塘,埂坝上筑了些简易木房。每至清晨黄昏,菜农便担着硕大的漏壶,在菜垅间张着两臂来回浇灌,那木屋上空便绕起炊烟阵阵。桥下的沙河水似不洁净,但隐约有人捉些鱼虾,后来愈见污浊,及至发臭。2000年修了沙河,河宽岸阔,芳草弥岸,与深南大道交相辉映。遗憾的是河道的自然曲度和百物生态从此消匿。令人兴奋的是,10多年后的夏末入秋,我又能频观沙河鱼游,时见水鸟觅食,有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 ??现在深南大道的雏形,应是1991年华侨城路段,据说那是仿新加坡的道路。当时每行至此,总不免啧啧不已,因为在内地根本无此景观,甚或被人责为浪费道路。如今深南大道乃至全城主干道莫不如此,连内地一些县市道路也让人刮目相看。当然,如今的深南大道愈加生机勃勃,不光是路上车流量的迅猛加大和路边鳞次栉比的各式高楼,你看,立体交通接驳、环保生态概念、人文关怀设施都让你觉得温馨哩!驾车出行,一路行云流水,好不便利;乘坐公交,全程左顾右盼,流光溢彩。即便是乘坐深南大道的地铁,你也会感觉到这座城市主动脉的律动。 ??行进在深南大道,望着窗外现代化的都市,直教人感叹:今后的深南大道还会有什么变化? ??曾几何时,住在深圳大沙河东岸的我,时常被一股浓烈的恶臭熏晕,强烈地感到环境的恶劣让人不忍猝想,加之天空愈益笼罩的阴霾,甚至有离开这座城市的去意。 ??约十年前刚搬到沙河边居住,人口密度极小,周围的自然状态明显,河床较高,河道较窄,一遇暴雨洪水则外溢蔓延,附近支流小沟也都顺势而为。野草蔓生,蛙虫乱鸣,枯水期才偶见局部红虫。那是最初的印象。 ??但西丽人口增长太快,不,是整个深圳人口增长速度太快,且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弱,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沙河,环保监控形同虚设。从此,沙河了无生气:黑死僵化的臭水,在烈日酷暑下翻滚着酵臭的沼气,路人纷纷掩鼻遮目,急速四逃,野草只被单一的品种占据,水面再也见不到孑孓、蜻蜓、蛙虫,鸟儿也不见了踪影,一幅死败的样子。沙河从我心里彻底死去了。 ??2000年沙河被彻底修整,河床低了很多,还铺了石块。又建了缓冲河床,我称“次河床”,两边各宽大如主河床,平面上布局了许多绿色图案,芳草映绿,恐怕能抵御二百年一遇洪水。河坝是用石块水泥构筑,沿岸一派园林气象。河床上隔一、二里,便有一滞水坝,横亘当中,拦腰一截,恰好在枯水期形成梯度滞水,缓冲河水流泻,也便于河水清理。河坝和堤岸是入了观瞻,但往日那臭水却依旧不堪眼鼻——河池浅黑,依旧翻泡,雨水地沟入河口冲挂着凌乱不堪的布片、纸片、塑料片,让人恶心欲吐! ??五年后夏秋之交路经沙河西丽桥,偶见远处河面白鸥逐浪,这才定神观河,原来是年雨量充沛,丰水滚滚,拦腰坝哪见踪影?水甚黄绿,空气清新,与往日沙河判若两样。再低头观水,桥下已有三两少年挽袖撸腿,有的拿叉,有的张网,小心翼翼地寻找水下游物。水面也有蜻蜓游弋,还有一对交尾的在那倒湾的平静水面上点水呢!已经有位小男孩抓了条鲶鱼在河边来回地炫耀,好一幅顽童戏乐图!堤岸、雨水地沟出口、河水,这才呈现出让人流连的情态。 ??但我又非常担心,恐怕这丰水过后,死潭复现,旧观依然。还好,几年又过去了,尽管沙河水质时有反复,但总体是有了很大的变化,臭味基本消失了。但愿沙河水清绿常在,但愿绿色城市咫尺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