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蒜头怎样放过冬?
收获后的大蒜头由于进入休眠期,对贮存期间的周边环境(如温度、湿度等)极其敏感,稍有不慎,易腐烂变质。现介绍几种土法保鲜技术如下:
1.糠皮混藏。先在贮藏(或筐)的底部铺一层2cm厚的糠皮,然后按照堆码一层蒜头(以2个头蒜高为宜)铺满一层糠皮的方法,将已晾干的蒜头逐层堆积,当堆积至贮藏容器口部4~5cm处,用糠皮将蒜头完全盖住,此法主要是利用糠皮保持贮藏环境中CO2的积累和O2含量的相对降低,从而可有效抑制蒜头的呼吸作用,达到延长蒜头贮藏的目的。
2.围席囤藏。选择地势较高,土质干燥,排水性能良好的场地。地面垫上枕木,上面铺好秸秆,然后用秸秆帘子(或柳条、槐条)编成直径100cm左右,高约150cm的圆囤,每囤可贮藏蒜头800~900kg。将干蒜头装入囤内,囤顶堆成圆锥形后盖2~3层芦席,囤四周用席子围上,用绳子纵横扎紧,封囤要严密,防止日晒雨淋。贮藏初期每隔2~3天倒囤1次,以便及时排除囤内湿气,剔除腐烂有病的蒜头。进入冬季后,要采取防寒措施,以防止冻害。在贮藏中、后期,一般不须倒囤,以保证囤内有一个良好的封闭环境,起到一定的自发调气作用。此法只要注意保持通风、凉爽、低温,即可收到较好的贮藏保鲜效果。
二、如何快速去除新家具的味道?
用木碳 和柚子皮放在家具内部,把家具门 抽屉打开 ,保持家中通风。
三、DDC桩技术在地基处理施工中的效果好吗?
强夯法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但其缺点是施工噪音大,公害显著,单位面积夯击能量小,夯击时仅是动力压密,由于存在有效区和影响区的差别,深层难于达到压密的效果,加固深度受到限制。对于有深层软弱下卧层的地基,只有增大吊车起重能力和增大吊锤重,才可奏效。由于上述各种原因,强夯法的推广使用在工程上受到限制。
DDC桩是以强夯重锤对孔内深层填料,进行分层强夯或边填料边强夯的孔内深层作业。其噪音小、公害小,在重量小、压强高的特制重锤作用下,能产生几千个kN•m/m2高压强的动能。由于桩锤直径小,在具有相同夯锤重和落距条件下,DDC桩的单位面积夯击能量比强夯法大很多。施工时由深及浅在孔 内分层填料,分层强夯击或边填边夯,因此本法具有高动能、高压强、强挤密作用。在深层直接加固软弱下卧层,自下而上均匀加固地基,DDC桩的工程实例中处理深度最深已达到60m,而强夯法一般有效加固深度不到10m,这是DDC桩技术十分重要的特点之一。
DDC桩的桩锤构造很有创新。它不是平面形状,而是呈尖锥杆状或呈橄榄状,比平面锤优越得多。夯击时,对下层填料是深层动力夯、砸、压密,对上层新填料是动力夯、砸、劈裂和强制侧向挤压。通过桩锤的动力夯击,在锤侧面上,产生极大的动态被动土压力,锤推土迫使填料向周边强制挤出,桩间土也被强力挤密加固。这是DDC桩技术独具特色之二。
DDC桩处理的地基,自上而下都得到加固,呈均匀密实状态。而强夯加固的地基上强下弱,有软弱下卧层时,则达不到地基加固的目的,这是DDC桩技术特点之三。
总之,用DDC桩处理地基的密实性和均匀性都好,加固深度大夯击能量高。而桩锤比强夯锤重量小,对机具要求条件低,所产生的公害也小,比强夯法有很大的优越性。
四、如何有“4M1E”分析基础工程的风险源与风险点?
4M1E法指Manpower(人),Machine(机器),Material(物),Method(方法),简称人、机、事、物方法,告诉我们工作中充分考虑人、机、事、物四个方面因素,通常还要包含1E:Environments(环境),故合称4M1E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机、料、法、环现场管理五大要素。
[编辑]现场管理五大要素(4M1E)分析
所谓人(Man),就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主管、司机、生产员工、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现场中的人,班组长应当注意什么呢?首先应当了解自己的下属员工。
人,是生产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围绕这“人”的因素,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有的人温和,做事慢,仔细,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讲效率,缺乏质量,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内向,有了困难不讲给组长听,对新知识,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格外向,做事积极主动,但是好动,喜欢在工作场所讲闲话。
那么,作为他们的领导者,你就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方法去领导所有人。应当区别对待(公平的前提下),对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能“人尽其才”。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就是要你能善于用人。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就首先从现有的人员中去发掘,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特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人力资源课程就是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工效,如何激发员工的热情的一门科学。简单的说,人员管理就是生产管理中最为复杂,最难理解和运用的一种形式。
机(Machine),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一个企业在发展,除了人的素质有所提高,企业外部形象在提升;公司内部的设备也在更新,。为什么呢?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如:企料,改变过去的手锯为现在的机器锯,效率提升了几十倍。原来速度慢、人体力还接受好大考验;现在,人也轻松,效率也提高了。所以说,工业化生产,设备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另一有力途径。
物(Material),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现在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分工细化,一般都有几种几十种配件或部件是几个部门同时运作。当某一部件未完成时,整个产品都不能组装,造成装配工序停工待料。不论你在那一个部门,你工作的结果都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生产运作。当然,你不能只顾自己部门的生产而忽略其后工序或其他相关工序的运作;因为企业的运作的是否良好是整体能否平衡运作的结果。
所以你在生产管理的工作里面,必须密切注意前工序送来的半成品,仓库的配件,自己工序的生产半成品或成品的进度情况。一个好的管理者,是一个能纵观全局的人;能够为大家着想的人。
法(Method),顾名思义,方法\技术。指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它包括:工艺指导书,标准工序指引,生产图纸,生产计划表,产品作业标准,检验标准,各种操作规程等。他们在这里的作用是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产品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严格按照规程作业,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一个条件。
环(Environments),指环境。对于某些产品(电脑、高科技产品)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环境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比如:音响的调试时,周围环境要求应当很静。食品行业对环境也有专门的规定,否则,产品的卫生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现在对工业制造企业也有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引进。5S运动也是企业对环境提高要求的具体表现。
生产现场的环境,有可能对员工的安全造成威胁,如果员工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又怎么能安心工作呢?所以,环境是生产现场管理中不可忽略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