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环保网

给校长的建议书

林和环保网 0

给校长的建议书

敬爱的校长: 您好! 我是六年级一班的一名普通学生。每天清晨,伴随着冉冉升起的朝阳,我来到学校;傍晚,踏着夕阳的余辉,我与美丽的校园挥手告别。每天的校园生活使我和这个充满活力的校园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我们的校园好似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这里有百花盛开的花池;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有庄严的升旗台和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这里生活了六年之久的我,在即将小学毕业之际,出于对母校的热爱和感激,特向学校提出几点建议如下: (1)将老师用的黑板改成白板。擦黑板的时候,粉笔灰在空中翩翩起舞,会对老师和同学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果使用白板,用水彩笔在上面写字,就一点灰尘也没有了。 (2)在楼道里和校园里多设一些垃圾桶。一些同学本不想污染环境,但刚吃完了东西,手里拿着食品包装袋,准备扔进垃圾桶,但一看垃圾桶在离这儿至少还有500米的地方,也就望而却步,随手将塑料袋扔在了地上。 (3)不要在学校大会上,集体教育爱护校园环境,像这类事情应该放到班会课上来讲,在大会上,至少有40%的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在这样的状态下讲如何保护环境,起不到什么作用,但在班会课上讲就不一样了,每一个班60人左右,大家的精力相对来说比较集中,效果就肯定会比在大会上宣传效果好了。 (4)爱护环境方面,希望同学们能做到以下几点:1、不要随便撕毁本子,浪费纸张,这样可以节约森林资源、2、出门时不要忘记关灯,每天节约一度电、 3、洗完手以后请立即关闭水龙头、 4、爱护树木花草、不要随便采摘花草树枝玩、5、少用塑料袋,减轻白色污染、6、少用一次性筷子,减轻森林资源匮乏。 (5)纪律方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园,对遵守纪律的同学进行奖励和表扬;可以建立一个“纪律表”,如果同学们一个星期内都遵守课堂纪律的话,就可以奖励一颗星星贴在上面,鼓励其它没有贴到星星的同学继续努力。 (6)开放学校图书馆。什么时候借书都行,这样我们就能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了。倘若有损坏图书的,就给予相应处罚。这样,同学们既能在读书中学到知识,又能养成爱护书本的好习惯,两全其美。 (7)在校园里多栽树种草养花。最好在每个教室、办公室都放置几盆鲜花,这样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让师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还便于师生愉快的工作学习,让我们的学校更“年轻漂亮”。 (8)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比如:“演讲比赛、作文比赛、辩论会,唱歌、跳舞、轮滑、打球、跑步、弹琴、画画……等”,让同学们玩得高兴,学的快乐,使整个校园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9)在升旗、做操、放学等上下楼,学生较多时,有专人维持秩序,不让楼道拥挤、造成堵塞。如果可以的话,把大家上下楼的时间错开,让楼上的先下,下完以后,楼下的再走。这样,楼道就会宽松许多,不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10)在学校设置校长信箱,这样就能随时听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真正声音了, 这就是我的建议,或许它可能那么地不成熟,幼稚,但这都是我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发现的一个个漏洞,望校长您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看一看,读一读,采纳好的建议,这就是我写下它们的意义和初衷了。 此致

文章的写法有哪些?

精心选择 适量实效 ——阅读教学的拓展 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 仇立荣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对学生阅读量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更重视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就语文课堂教学中某一阅读素材(课文)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加以整理、阅读,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并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使学生直接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围绕相同主题,迁移拓展。 要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教师要善于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组合 ,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由此及彼,拓展延伸,综合积累。《给予是快乐的》(苏教版第九册第24课)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凭借课文具体的的语言材料,学生能懂得相关道理,但缺乏真切的体验。为弥补这一不足,我们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安排学习《爱之链》这篇短文,该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冬天的傍晚,在一个美国的小社区里,失业的乔驾车寻找工作,他突然看见一位车子抛锚的老奶奶,乔下车帮助老奶奶把车修好。那个老奶奶感激不尽,问乔要多少钱,但乔根本没想到钱,只是说了一句话:“如果你真想答谢我,就请你下次遇到要帮助的人,也予帮助并想起我。”老奶奶开车到一家小咖啡店吃东西,她看见女侍者是个孕妇,付了100美元后未要找零就悄悄离去……他们都在付出的同时收获快乐。最后再来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感受,描述“我也曾经因为 而感到快乐”,学生会加深对课题乃至课文的理解。 《月光启蒙》(苏教版第十册第19课)选自诗人孙友田所著《往事如歌——月光母亲》,我们要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而孙友田所著《母爱似水》《迎接母爱》表现的是同一主题,文笔优美,感情真挚动人,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并不会过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却能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母爱的伟大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求异比较阅读,开阔视野。 《三亚落日》(苏教版第十册第2课)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三亚饱含诗意的日落美景,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读了这篇课文,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巴金的名作《海上日出》,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当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在对比阅读中,学生既了解了文章的写法有哪些异同,又理解了对于同一件事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道理,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能做到视野开阔,选材独到。 三、搜集背景材料,提高认识 教一篇课文时,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各种资料,通过阅读摄取帮助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作者生平介绍以及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苏教版第九册第1课)教学重点为能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培养环保意识。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植树造林的好处,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拓宽了知识面,还能培养搜集、选择、处理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四、追本溯源看原著。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是节选自名著,对于这样一些课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看原著。如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苏教版第九册第22课)只是《水浒传》中第九回中的部分章节,但林冲谦和忍让、武艺高强的英雄形象鲜明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完课文后,我们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名著,让学生去关心林冲后来的命运,激发学生探知的兴趣。 以上论述是仅就紧扣课文拓展阅读而言,着眼于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尽量在课堂上完成,不完全是通常所说的课外阅读。广义的阅读教学的拓展应该是“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达到新课标提出小学一、二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则要确立阅读的内容和题材应广泛多样、活泼有趣的指导思想,不但阅读的内容要广,阅读的题材、风格也要多样化。正如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里说的那样 ,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